在許多人的記憶里,對花滑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當年的冰雪女王——關穎珊時代,殊不知繼關穎珊之后,一股花樣滑冰熱正在美國華裔群體中蔓延,如今新人輩出的華裔選手早已撐起半邊天。
在眾多佼佼者中,年僅19歲的陳巍從去年收到耶魯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今年摘得花滑世錦賽冠軍,文體兩開花的他迅速脫穎而出。
陳巍在此次花滑世錦賽中的表現
而在他美籍華人的身份之下,更多熟悉陳巍的人將他稱之為一個:“典型中國式精英家庭出來的孩子”。
在這個稱謂背后到底暗含怎樣的深意,為何華裔又是如此青睞花滑、甚至將其變為華裔的傳統優勢項目,或許一切都要從這些孩子們身后的虎爸虎媽們說起。
華裔佼佼者身后,父母經歷驚人相似
據美國官方報道,2017賽季期間在男女花滑單人滑精英項目中,有39%的頂尖美國選手都是亞裔,但要知道從人口數量上來說,亞裔美國人只占美國總人口數約5.7%。
作為極少數頂尖選手之一的陳巍,是很多人口中的天才運動員。
陳巍在10歲時接受媒體采訪
圖片來源:Google
3歲接觸滑冰,4歲參加比賽,陳巍在10歲就贏得了花樣滑冰全國冠軍,17歲那年,更是在全美錦標賽上一舉奪魁,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男單冠軍。
今年3月23日,日本埼玉的2019花式滑冰世錦賽上,美國NBC Sports甚至用上了“超前卓越的榮耀時刻”和“任何詞匯用于表達陳巍表演的優秀都不夸張”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陳巍的表現。
圖片來源:Google
陳巍的父母在上個世紀80年代移民到美國,可以說是第一代移民中的成功典范。
來自廣西來賓農村的父親,曾先后在廣西醫科大和中國軍事醫學院求學,1988年赴美留學深造攻讀博士,并獲得猶他大學藥劑學和藥物化學博士學位,而后獲得綠卡成為一名醫學領域的高級科研員,創辦了自己的醫學技術公司及實驗室。
幼年陳巍與家人的合影
圖片來源:Google
他的母親是北京人,來到美國后從事中文翻譯的工作,陳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兩個哥哥擅長冰球,兩個姐姐則喜歡花樣滑冰,如今分別在科技、金融與航空航天等領域工作。
陳巍比賽時,看臺上為他拍手歡呼的母親
圖片來源:Google
無獨有偶,此次花滑世錦賽中的亞裔季軍周知方,也有著類似的家世背景。
生于加州帕拉阿圖的他有一個文質彬彬的名字,其意取自于《論語》的“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意思是使之勇敢而有禮儀。
周知方父母均來自北京,并雙雙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2年兩人赴美留學、工作,后定居加州硅谷,就任計算機工程師。母親則在他9歲那年辭去了硅谷工程師的高薪職位,帶著小兒子搬去離冰場更近的南加州,全職陪伴他訓練。
周知方是美國花滑代表隊目前最年輕的選手,
2017年花滑世青賽男單冠軍
圖片來源:Google
除了這兩位男性花滑選手,亞裔女運動員也不例外。
現在已經放棄美國發展機會、正式加入中國花樣滑冰集訓隊的女花滑運動員朱易,曾在2018年奪得全美花滑錦標賽新人組的女單冠軍,并被認為是美國花滑界的又一新星。
朱易生活照
圖片來源:Google
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她,父親朱松純是世界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是哈佛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及布朗大學應用數學系博士后,在業界享譽盛名。
1991年,朱松純于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后赴美國留學,1996年獲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數學家戴維⋅芒福德。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
朱松純
圖片來源:Google
除此之外,華裔選手劉美賢(Alysa Liu),年僅13歲就拿下美國花式滑冰錦標賽的冠軍,曾以11次完美跳躍技驚全場,成為賽史摘冠的最年輕選手。
她也是繼關穎珊之后第二名登頂金字塔尖的華裔女孩,被《時代》雜志稱為“現象級”人物。
劉美賢
圖片來源:Google
在劉美賢身后,她的父親叫劉俊(Arthur Liu),四川人,目前在加州奧克蘭當移民律師。
今年54歲的他于1984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1989年來美留學,1998年畢業于加州大學Hastings法學院,后來在奧克蘭執業至今。
劉俊(左一)給女兒編頭發,為出場作準備
圖片來源:Google
華裔小將緣何撐起美國花滑半邊天
想要解釋這種種“巧合”并不困難。
在北美,申請大學時學習成績和課外能力所占比例同樣重要。留學圈的家長們則對”美國大學校園最受歡迎的不是學霸,而是體育明星“的說法熟稔于心,美國大學對體育的重視從中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Google
因此,許多家庭尤其是華人家庭都會選擇讓子女在學習之外尋覓額外的體育和文藝愛好,以便日后在升學時豐富自己的簡歷。
然而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橄欖球、冰球、籃球等項目對于亞洲人的身材來說,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些項目也長期被黑人運動員所壟斷,拉美裔則帶火了美國的足球氛圍,而亞裔由于重心低、骨架小、柔韌好的身材條件,從事兼具藝術與技術的花樣滑冰十分有優勢。
物從左到右:陳巍Nathan Chen、周知方Vincent Zhou、長洲未來Mirai Nagasu、陳楷雯Karen Chen、卓特蘭Madison Chock、涉谷兄妹Maia Shibutani/Alex Shibutani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因而在崇尚體育的美國社會,花滑對于這一群“移二代”來說,是在身體條件受限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也是融入美國文化甚至躋身上流社會的一條捷徑。
在陳巍、周知方、朱易這些亞裔孩子的成長背景中不難發現,“二代移民”、“出身中產”——這是他們共有的標簽。
圖片來源:Google
因為是第二代移民,他們從小就看到了父母在異鄉立足的不易,耳濡目染下產生的進取心和危機感是普通美國孩子所不具備的。
對于越來越多的華裔選手來說,父輩們傳遞給他們的中國傳統觀念,也是重要的內在動力。“我的父母來到美國時并不富有,看到他們來路之艱辛,以及為了我們工作之努力,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們的經歷,一直激勵著我。”
童年時的陳巍
圖片來源:Google
相比其他運動員,華裔選手更信任和依賴他們的教練、家長,哪怕是在容易叛逆的青春期仍然和周圍人保持著良好的配合,這也是他們更容易出成績的事實背后一項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在陳巍看來,父母早期的奮斗歷程對他而言是一種言傳身教,父母也一直想讓孩子們明白,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圖片來源:Google
與此同時,想要在花樣滑冰這樣的項目上出成績,殷實的家庭條件同樣必不可少。
正式接受花樣滑冰訓練的孩子每天都要接受至少一個小時的私教課。私人教練包括基本功老師和舞蹈設計老師,有時候為了某個特定的動作還需要額外請別的老師。比賽期間教練全程跟隨,家長需要支付其所有的食宿費用。
這樣算下來,一個冰童每年的花費在8萬美金以上——這絕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只有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才能支撐昂貴的訓練費用。
新一代華裔體育健兒:體育絕不是唯一的出路
說姐曾寫過第一代花滑女孩關穎珊的經歷。(點擊鏈接閱讀原文:20年前,貧民窟華裔女孩靠體育躋身美國上流社會,嫁入名門和奧巴馬相談盛歡,如今過得怎樣了...)
作為美國歷史上戰績最輝煌的花樣滑冰運動員,關穎珊靠著這項運動,從一個父母在中餐館打工的“貧民窟女孩”,成為美國萬人追捧的“冰上女王”,不僅靠著廣告代言身價飆升,甚至在退役后躋身政界,被任命為美國公共外交大使。
關穎珊
圖片來源:Google
在如今這一代花滑小將的身上,無不體現著他們當年的前輩關穎珊的影子。
但和前輩不同的是,如今的這些亞裔選手們在成長經歷中,花滑從來不是他們全部 ,而是同時注重多方面的發展。在周知方的童年經歷中,他從小被清華計算機系畢業的父母送到各種興趣班——足球、棒球、籃球、游泳、網球、滑雪……各種賽事的獎杯拿到手軟。
幼年周知方
圖片來源:Google
而對于陳巍來說,除了花樣滑冰之外,生活中的他還精通鋼琴、體操、芭蕾和冰球,但每一樣都不是玩玩而已,都能做到小有成績,比如體操過7級,鋼琴得過猶他州的古典鋼琴冠軍。
幼年陳巍
而陳巍與花樣滑冰的結緣,來源于他3歲時的一次經歷。
2002年,鹽湖城舉辦冬奧會。陳巍跟隨父母去現場觀看了花樣滑冰比賽,從此對這個美麗優雅的冰上項目產生了興趣。
彼時,渺小的陳巍站在巨大的冰場前感到興奮極了,甚至在父母準備抱著他離開時,站在那哇哇大哭起來。從那時起,陳巍的母親淡淡地意識到,兒子對滑冰的熱情不可阻擋。
當時他與兩個哥哥還一起打過一陣兒曲棍球,但母親害怕年紀太小的他受傷,于是轉學了花樣滑冰。
后來,陳巍很快在這項運動上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2003年,4歲的他開始參加花樣滑冰比賽。
7歲開始,陳巍接受了6年正規的芭蕾舞課程,并參加了《胡桃夾子》《天鵝湖》《睡美人》等舞劇的表演。小時候的藝術訓練,為他日后在花滑上的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陳巍家并不富裕,父母只能負擔他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的教練費用。為了讓陳巍跟上進度,每次上課,媽媽都陪著,比他還要認真。
獨自在冰場訓練的陳巍
圖片來源:Google
陳巍還記得母親當時每節課都陪著自己,教練一邊教,她在一旁做筆記;后來,隨著他技藝的精進,需要轉戰到南加州訓練,他的媽媽風雨無阻地開車載著他頻繁往返,每一次都是12到15個小時的車程。
有了父母的強大支持,憑借自己的刻苦訓練,2017年,陳巍終于迎來了花滑的春天。這年2月陳巍以總分307.46分的好成績奪得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男單冠軍,開始被大眾所關注。
隨后狀態爆棚的陳巍,連續拿下花滑大獎賽俄羅斯站、美國站和總決賽3個男單冠軍,就這樣正式躋身世界頂級花滑男單選手行列。
然而作為一名運動員,即便陳巍再優秀、獲得的獎杯無數,終有一天會揮別運動場,面臨著退役和結束。
在陳巍的體育生涯中,他媽媽始終提醒他,花滑并不是他的全部,他最終的目標也并不是拿多少冠軍,而是要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
陳巍也很早就明白,滑冰不會是生命中的一切,這種不以滑冰為全部的生活,也讓他看到了另外的精彩世界。
“我認為,在學校里樹立新的人生觀,會讓我在冰上享受更多的樂趣。此前,我所做的只是滑冰,因為我喜歡滑冰。但同時,它并沒有給你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其他事情。所以,離開冰面一段時間是很好的。”
由于陳巍的父親從事的是醫學科研工作,在以SAT數學滿分800分的成績,被耶魯大學統計學系錄取后,陳巍考慮在未來的安排中追隨父親的腳步,輔修生物工程或者醫學預科。
《紐約時報》的記者曾在這次世錦賽開始不久前,到耶魯大學跟蹤采訪了陳巍一天。
那時2019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過去3天,陳巍遇到了一起上課的同學Sophie Ascheim,她是一名制片人,監制的影片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他們一起坐在400人的大教室里,聽一名客座教授講授變態心理學。
“這里的人們都各自做著許多瘋狂的事兒,但他們回來之后,都是一個個普通人。”接受采訪時陳巍說。
對于這個19歲的世界冠軍而言,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參考資料:
新華網體育 亞裔選手撐起花滑半邊天,中式傳統教育逆襲美國體育
精英說 20年前,貧民窟華裔女孩靠體育躋身美國上流社會,嫁入名門和奧巴馬相談盛歡,如今過得怎樣了...
耶魯學霸、花滑冠軍,哪里的中產家庭培養出個精英都不容易
知乎 如何評價亞裔選手成美國花滑主力軍?
Nathan Chen's Yale Juggling Act - The New York Times
Nathan Chen (@nathanwchen)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人物 擊敗羽生結弦的少年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里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